公司新聞
大規格電機轉子平衡為何要分成兩個階段完成?
轉子是電機產品的旋轉部分,轉子的平衡效果,直接影響電機運行質量。大規格電機轉子,與小規格產品相比,轉子的結構要相對復雜,除轉子材料的不唯一因素外,還增加了幅板軸自身的不平衡因素。
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轉子的初始不平衡量,規范的電機生產廠家,會在軸的設計和制造環節采取必要的措施,包括軸的平衡效果、鐵芯馬蹄控制、鑄鋁過程鐵芯變形,繞線式轉子嵌線、接線、綁扎和浸烘過程控制等。
小型電機的圓柱式軸,除鍵槽因素外,基本上屬于一個自身的平衡體,但大規格電機軸,因為有幅板的原因,存在焊接分度不均勻、焊接幅板規則、焊接應力變形等諸多不可避免的因素,因而對軸本身進行平衡是非常必要的,再加上操作便捷性因素,規范電機制造廠家,會對軸先進行動平衡,而后裝配前對轉子進行綜合動平衡。
剛性轉子動平衡
動平衡分為剛性轉子動平衡和撓性轉子動平衡。動平衡即可以在平衡機上進行,也可以在機器本體上進行轉子平衡。剛性轉子定義有下列兩種方法:
GB/T 6444中規定的剛性轉子定義:剛性轉子是指在直至最高工作轉速的任意轉速下旋轉,由給定的不平衡量的分布引起的撓曲低于允許限度的轉子。在一組條件,如:工作轉速和初始不平衡下,可視為剛性轉子的轉子,而在其他條件下可能不視為剛性轉子。撓性轉子是指由于彈性撓曲不能認為是剛性的轉子。
轉子在平衡機上的支承條件與近似于現場機器支承條件,轉子只需在平衡轉速上,一般取工作轉速的20%左右,選擇轉子任意兩個垂直于軸線的校正面進行平衡校正,將力和力偶的剩余不平衡量降低至平衡品質允許值以下,這種轉子可視為剛性轉子。
工程上通常用臨界轉速作為剛性轉子與撓性轉子分界。即工作轉速低于第一臨界轉速的轉子,稱為剛性轉子;工作轉速高于第一臨界轉速的轉子,稱為撓性轉子。
剛性轉子動平衡一般稱作低速動平衡,這并不是由于平衡轉速高低來劃分的,而是由剛性轉子定義所決定的。根據理論計算和試驗結果證明,只有當轉子轉速低于0.4~0.5倍轉子的第一臨界轉速時,轉子撓曲變形對其平衡的影響可以忽略,根據這一原則,任何轉子只要低于一定的轉速,就可視為剛性轉子。由于剛性轉子動平衡和低速動平衡含義相同,因此將剛性轉子動平衡直接稱為低速動平衡。剛性轉子平衡理論是假設轉子在動態下不發生撓曲變形,轉子本體內復雜的不平衡分布所產生的復雜的不平衡力系,以矢量疊加平移的原理分別疊加和平移到轉子的兩個端面上。
所以,剛性轉子的平衡只要通過調整轉子兩個端面上加重大小和方位,即可使整個轉子從啟動到工作轉速范圍內達到平衡要求。剛性轉子平衡的方法一般為測振幅平衡法和測相平衡法兩種。測相平衡法最早采用劃線法、凸輪接觸法、示波器法、閃光測相法,采用的是標準脈沖法。